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中国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工商界坚定看好中国市场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丨持续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视频]真情暖万家 ·[视频]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点亮“一带一路”万家灯火 ·[视频]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丨走进“中国最美乡村” ·[视频]速看!防间保密微视频《消失的“她”》 ·[视频]先睹为快!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主题片来了~ ·[视频]天宫TV | 给我们一个小桌子 还你们一个菜园.. ·[视频]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片 ·[视频]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来啦! ·[视频]提前184天!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进展 ·[视频]案例展示|第1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视频]消失的他,一个隐藏20多年的秘密….. ·[视频]激情燃烧的岁月丨《飞航印记》第3集 ·[视频]英雄归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精.. ·[视频]沙画|春风印记 ·[视频]学习原声·聆听金句|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 ·[视频]一系列政策信号给民营经济吃下“长效定心丸” ·[视频]文物中的红色基因丨周恩来写给中共淮安县委的信 ·[视频]以演备战、以练代训!小浪底水利枢纽这样迎战可.. ·[视频]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丨“让国旗飘扬在国境.. ·[视频]三江之源的生态变迁

各地探索改种适地 加强技术创新 深挖增产潜力

发布时间:2022-11-23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小[ ]

  原标题:各地探索改种适地 加强技术创新 深挖增产潜力

  央视网消息:这几年,各地大力探索改种适地,培育更多耐盐碱品种。

  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实验室,育种团队正忙着进行耐盐碱水稻芽期的耐盐碱实验。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法进行水稻样本中耐盐碱基因的鉴定。

  今年秋收后,一份测产报告让育种团队喜上眉梢。经过12年培育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松粳60在PH值8.7的苏打盐碱地实收测产达到每亩516.8公斤。

  今年,东北中心利用原生盐碱土壤和人工盐池等手段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的选育,其中,5个主要品种示范推广870万亩,亩增产达10%左右。

  加强技术创新 深挖增产潜力

  今年,各地不断创新推广的技术模式,也成为盐碱地增收背后的主要因素。

  吉林通榆位于我国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今年当地通过推广先进耕作技术,让盐碱地打出了高产粮,全县玉米产量超32亿斤,创下历史新高。

  通榆县铁西村是典型的沙化碱化土壤,今年当地与科研院校合作,在100万亩耕地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来抑制盐碱土壤对作物的危害。这项技术能够满足玉米全生育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让种植密度大幅提升。

  今年9月,吉林省出台首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文件,明年将通过复制推广更多高产耕作技术模式,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推广微咸水灌溉与高效利用技术

  眼下,河北沧州的冬小麦即将进入越冬期,在沧州市南皮县的生态农业试验站,科研人员正在对小麦品种小偃60进行苗情研究,为科学指导农民管理小麦积累数据。

  2013年开始,我国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作为项目核心区,南皮县以“水”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推广微咸水灌溉与高效利用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实现增产。

中国农业农村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